青铜酒

举杯独酌月下凉

【贾正】《我住7楼A》长评

  *文章资料部分来自网络。

  *给@四号病房、4⃣ 的告白书。

  *求黑幕。

      《我住7楼A》原文地址 


  《我住7楼A》是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它逼着你耐着脾性细细品味,否则你的脑袋就是一团乱麻,不知所云。


  我接下来的文字会泄露这篇文章的秘密,假设你还因为某些原因导致你还没能发掘到这篇有趣的文字,建议先自行前往阅读享受,待你看完后,若还想得起我这些乱七八糟的文字,再回来瞧瞧也不迟;假设你已经有幸看过,并且不会对我接下来的浅薄之言进行过分的批斗,那么就让我们进入到这篇长评的正题吧。



  《我住7楼A》这篇文章最大的秘密,就是朱正廷和黄明昊是“一个人”。



  第一人称的叙文方式成功地混淆了读者的视角。从朱正廷的眼里口中,我们先入为主自然而然地认为朱正廷和黄明昊是“两个人”,是两个独立的个体。这就导致了一个结果,当我们看到故事的结局后,对“死亡”的黄明昊,消失的尸体,“复活”的黄明昊,以及朱正廷与黄明昊最后的对话困惑不已。紧接着对于这个故事感到难以理解:这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在我看来,这是一个描述孤独,被孤独杀死的故事。



  复旦大学哲学教授陈果讲述过孤独与寂寞的区别。孤独是自成世界的一种独处,是自成体系的一种完整状态,孤独的人往往因为是自成世界自成体系,他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圆融的高贵;寂寞是迫于无奈的这种虚无,百无聊赖像困兽在自己的斗室里踱来踱去,想看书看不进去这种焦灼的状态。



  朱正廷一定是个孤独的人,他与他所在的世界格格不入。他不擅长与陌生人说话,再加上全文除却一个“黄明昊”,几乎不存在正常的社会交往;平时就是个早出晚归的上班社畜,周末宅在家里追剧,对自己的生活不存在过多的热情,没有抱怨,也没有期求;认识自己“邻居”的方式,是变态般的偷窥。

  故事里的朱正廷是一个典型的社会边缘性的人物,没有正常的社会交往,独身一人在社会生存。他的生活苦闷,没有希望,就像他数不清的白色T恤一样单调;他本人就如同那个被夹着后脊背耸下脑袋的哆啦A梦,像个上吊而死的尸体,喘不过气来。



  一个孤独的人必定渴望着打破孤独,同样也注定着被另一个孤独的人吸引。可如果另一个孤独的人一直没有出现呢?


  朱正廷选择饮鸩止渴——在他的世界里,创造一个孤独的人。所以你会发现,在故事的开头,黄明昊拥有清晨喝酒,午时散步,傍晚休息,深夜工作的规律作息,如同朱正廷自己周而复始的单调生活;他没有朋友,从未有家人来探望,从未彻底离开过那间供他吃喝拉撒的方寸之地,同朱正廷自己边缘化的生活一致;在感情上,如同朱正廷对于这个世界的态度,生涩稚嫩而警惕。



  黄明昊不过是另一个朱正廷,因此黄明昊可以给予朱正廷渴望的关心,渴望的安全感,渴望的打破孤独,一个最美的海市蜃楼。



  但是无论海市蜃楼有多么的真实,也掩盖不了它是光线折射与水汽带来的一场糟糕的玩笑。远处的码头无论隔着多少高楼大厦,掩饰不来它废弃荒芜已久的事实。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地方,黄明昊将爱说出了口。

  爱往往是摆脱孤独的一种常用方法,一个孤独的人,是说不出爱的,反过来说,一个能说出爱的人,也就不再孤独了。因为孤独被创造出来的黄明昊,说出了爱,于是他的死也就成了注定的结局。黄明昊死了,朱正廷又成为了那个孤独的人,然后他又创造出一个新的孤独的“黄明昊”,开始一段一段故事的轮回。



  朱正廷因为孤独,创造孤独,爱上孤独,最终被孤独杀死,一个人永远陷在没有出路的死循环里。



  其实只要耐着性子静静看一看这个故事,你就会发现,“黄明昊不存在”这个事实的线索早就埋藏在了叙述文字之间。黄明昊与我相同的数不清的白色T恤;原本夹在黄明昊阳台上的哆啦A梦突然出现在了我的床头;一个晾衣服的功夫,黄明昊的屋子便空空荡荡没了生气,不再冒气的茶杯,崭新如初的红楼梦。



  到此,对于《我住7楼A》的浅薄解读,算是可以画上一个句号了。可能我打出的这篇文章,里面所说的皆是屁话,全是我一人自作多情,胡思乱想的产物,但是我仍是希望它多多少少可以帮助一些朋友了解到四号病房老师的这篇文章是多么的优秀,了解到四号病房老师是一个多么值得被人发现的宝藏太太。我很喜欢四号病房老师和她笔下的每一个故事,也很希望她能圆我一个把《舌尖纹了玛利亚》完结了的梦!



  求求你啦,老师!实在不行,你把文章放出来也行啊!



  END


评论(5)

热度(21)